看懂民調》賴清德感情溫度「親切溫暖」?學者:不知講法從何而來,更自相矛盾

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總統民調,三組人選支持度相近,賴蕭配微幅領先。調查亦公布各候選人的「感情溫度計」,賴、侯、柯都在 51 至 54 度之間。學者指出,若按照其以 50 分為「無感」的定義,三組候選人得分都偏低,民調報告中宣稱「親切、溫暖、友善」等字眼,不知從何而來,且對於誤差的界定更自相矛盾。

【民調摘要】

台灣民意基金會 29 日公布每月例行民調,在總統選舉支持度方面,32.4% 的民眾支持民進黨賴清德、蕭美琴組合,28.2% 支持國民黨侯友宜、趙少康組合,24.6% 則支持民眾黨柯文哲、吳欣盈組合。三組人各自有 5% 以內的差距

▲ 2024 年總統大選,近兩次的選民支持傾向。(圖/翻攝台灣民意基金會)

與上個月相比,原本居於微幅領先的柯盈配下跌 7.3 個百分點,侯康配跟賴蕭配則各自上升 3 至 4 個百分點。新北市部分,三方旗鼓相當;台南市則是賴蕭配獲得較大領先。

【專家分析】

本次〈看懂民調〉專欄,邀請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前主任吳統雄,解讀民調的四大爭點,並進行詳細解析:

本案無法脫離「資訊系統綁架困境」,其報告之「抽樣誤差」不僅是錯的,對採用替代樣本,而形成的非隨機/非等機率樣本而言,根本是無意義的。採用沒有因果關係的「加權法」,只是美化數字,可能反而擴大誤差。同時,存在坊間「民調套餐」的共同問題。

一般坊間調查均不能夠推論為代表全臺灣民眾的意見。但如果沒有作假,且其樣本庫夠大、仍具分散性,可以代表所訪問到的樣本 1071 人;此外,該民調宣稱 3 人有顯然差異,但其差異低於該報告的公開誤差 2.99*2=5.98% ,亦即 3 人沒有差異,數字與宣稱實屬自相矛盾。

爭點一:「感情溫度計」的原理說明

本民調詢問民眾對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人的感情溫度,越低越反感、越高則越有好感,並邀請受訪者用 0 到 100 之間的數字,來表達對候選人的感覺。

「感情溫度計」是調查法 4 大程序:抽樣、測量、訪問、分析,「測量」程序中「量表標尺刻度」設計的方法之一。

態度測量最常用的量表即為總加量表,又可據其創設人 Likert 稱為李克量表。表中每一個問題項目都附著一個標尺,再依受訪者「贊成或反對」的程度,分成若干個「刻度」(Steps 或 Points),訪問後,每一個刻度都給予一個分數,以便後續分析。

▲ 美國社會心理學者 Rensis Likert。(圖/翻攝 Practical Psychology)

Likert 最早於 1932 年創設總加量表時採用 5 個度數,日後發展由 3 刻度到 100 刻度的都有。

1964 年,密西根大學成立「美國國家選舉研究中心」(The American National Election Studies, ANES)推出 100 刻度的型式,並命名為「感情溫度計 feeling thermometer」,就是 51 到 100 度表示「溫暖、贊成」, 0 到 50 度表示「寒冷、不贊成」,而 50 度表示無感

爭點二:感情溫度計宜配合「文化適域性」改善

本研究者曾在 1983 年,推動臺灣第一次的選舉調查,當時原本要利用美國常用的 5 點量表方法進行評分,但我們發現,受訪者並沒有相關的回答經驗,我們分析其中的一致性可能會很低。

而我國從小學開始,就實施百分評鑑法,而不同於國外的 5 等評鑑法。因此國人對百分法的內涵意義均十分清楚而敏銳:60 就是及格(普通),80 就是很好(或很贊成)90 以上是非常好,100 更就是滿分;60 以下則是不及格(或不贊成),50 以上還有補考機會,以下便是死當,而 0 分就是繳白卷。

所以我們改用:「請你用學校打分數的方法,為某人打一個分數」。

▲ 感情溫度計需要結合當地文化加以改良。(圖/翻攝 The Poughkeepsie Journal;示意畫面)

在這種文化情境下,果然較容易使受訪者態度與評分刻度呈現自然、與相互呼應的結果。正式實施之後,甚至訪員不必完全說明,受訪者會自動回應:「60 就是及格,我知道!」

果然突破了受訪者不了解的障礙,順利的在臺灣開創了公共調查與選舉預測。關於「量表標尺刻度」設計的解說,以及更詳細的討論,請見下篇《量表刻度設計》。

另外,傳統的評分法,在設計格式時係以視覺為主。但在電話訪問中,如果反復詢問「您非常不贊成?很不贊成?不贊成⋯⋯非常贊成?」,問不了 3、4 題,雙方頭都昏了。因此,宜改用適合聽覺的打分數評分法。

爭點三:溫度內涵的超譯與矛盾解讀

民調指出,選民對賴清德的感情溫度為 54.29 度,報告解讀選民對賴清德的感覺,是還算「親切的、溫暖的、友善的」;侯友宜則是 52.11 度,解讀為「正面的、友善的,但顯然熱度不足」;柯文哲是 51.24 度,解讀為「還算正面的、友善的,但熱度更顯不足」。

本案實為直接移植 ANES 的「感情溫度計」,只是強調百分刻度而已。百分刻度和5點刻度的差別,前者會增強區別力、避免大家都一樣;後者是減少區別力,避免將常態分配中的相同區間,勉強成為不同。

▲ 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情感溫度排行榜。(圖/翻攝台灣民意基金會)

我國升學評鑑制度,由百分制改為級分制,就是以上兩種不同測量思想的推移,相信國人已可逐漸理解其差異。

唯本案設計與訪員的問法,並沒有參酌「文化適域性」來打分數,并不存在上節指出的「文化中的區別點」,如及格點、優秀點、死當點等。

如果參酌「文化適域性打分數」,這 3 位候選人變成全部不及格。

本案自己定義是:「50 表示沒什麼感覺,既無好感也無反感。」,則 54.29 度可稱「算勉強及格」,其宣稱「親切的、溫暖的、友善的」實不知從何而來。

尤其賴清德的54.29 度,報告稱為「溫暖的」;侯友宜的 52.11 度,報告稱為「顯然熱度不足」;柯文哲的 51.24 度,被稱為「熱度更顯不足」。在 100 度中 2 至 3 度的狹小差異區間,低於該報告自己宣稱的誤差 2.99 *2=5.98%。合理解釋為「相同、相近、熱度都偏低」,卻相反解譯為「顯然、更顯然」不同,實屬自相矛盾。

爭點四:民調詢問省籍的政治認知

許多民調會詢問受訪者的政治認同,而在我國,最常被問到的莫過於「國族認同」與「省籍認同」。

政治認知有 3 塊:「政治認同」、「政治制度」與「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與日常民生關聯最密切,但在選舉中作用最小,臺美的選舉研究在 40 年前就已發現,若要以公共政策作為競選主軸是個「浪漫的憧憬」。

選民感受主要來自候選人的「政治認同」與「政治制度」形象。尤其「政治認同」與人性的愛恨情仇結合,最容易動員。

▲ 受訪者對於蔡英文總統的聲望贊成度。(圖/翻攝台灣民意基金會)

省籍認同是「政治認同」的重要指標。1980 年之後,朝野曾經共同消弭省籍意識,且有相當成果。

但蔡政權擅長以衝突動員,在就職第一天的大典上,不談臺灣由貧窮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勤勉,也不談臺灣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以完全和平方式由威權進入憲政的溫馨,反而強調仇恨記憶、甚至鼓吹族群對立,也果然達到鞏固「民粹鐵粉」的效果。

只要是不惜撕裂人民、保障自己權力利益的政客繼續當權,臺灣的省籍意識恐再被迫延續一段時期。

【民調資訊】

  • 解讀日期:2023 年 12 月 31 日
  • 民調日期:2023 年 12 月 22 日至 24 日
  • 民調主題:2024 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可能結果與影響
  • 報導機構:聯合新聞網、中國時報等
  • 執行機構:山水民意研究公司
  • 調查地區:全國為範圍的 20 歲以上成年人
  • 樣本/誤差:有效樣本 1071 人,市話 751 人,手機 320 人;抽樣誤差在 95% 信心水準下約正負 2.99 個百分點

責任/核稿編輯:宋思彤

資料來源

台灣民意民調/賴蕭配32.4%、侯康配28.2% 柯盈守基本盤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融冰式棄保!賴蕭配第一侯趙、柯吳差距僅3.6% | 政治 | 三立新聞網SETN.COM 2024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可能結果與影響(2023年12月29日) 民調報告/2024 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可能結果與影響

延伸閱讀

看懂民調》台北市長選戰三方局勢已定? 看懂民調》柯盈配內參民調第二?學者:加權失真,美化數字 【專訪】民調幕後的金流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