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民調》民眾憂兩岸開戰?學者:調查恐有問題

《遠見雜誌》發起〈2022國際政經情勢大調查〉,針對「20歲以上台灣民眾」、「台灣企業」兩個族群展開網路問卷調查。調查時間是8月16日至20日,恰好反映8月上旬裴洛西訪台、中共實施軍演對民眾、企業的觀感。
此調查以文章形式發表,未提供原始題目問卷。學者指出,文章在調查結果陳述上模糊了樣本網民和全體網民的分野,更是將受訪樣本「代表」了全體網民。此外,問卷題目的問法,應避免對一個事件的單一觀點或視角提問,讓受訪者可以有較為完整的判斷資訊。
 

本次解讀民調報告如下:
解讀日期:2022年9月15日
民調日期:2022年8月16日至8月20日
民調主題:〈2022國際政經情勢大調查〉
報導機構:遠見雜誌、聯合報、工商時報等
執行機構:《遠見》編輯部
調查地區:全台各縣市
樣本/誤差:民眾:20歲以上台灣民眾,有效樣本1470份;企業:台灣企業(由高階經理人填答,49.4%企業在中國設廠或營運據點),有效樣本162份。誤差數據未公開說明。
民調摘要:《遠見雜誌》發起〈2022國際政經情勢大調查〉,針對「20歲以上民眾」、「台灣企業」兩個族群展開網路問卷調查。8月上旬,除了裴洛西訪台、中共實施軍演,美國參議員馬基率團的第二波美國國會議員也來訪。問卷的調查時間是8月16至20日,恰能反映民眾、企業對上述事件的觀感。此調查詢問美國議員訪台後,對台灣的後續效應,包含兩岸開戰機率、是否影響我國政府信任度等問題。調查結果顯示63.6%民眾憂兩岸開戰、65.4%減少對政府信任度。

爭點解讀:    
一、此調查所詢問的題目是否有引導或暗示的情形?
二、此調查結果的陳述是否有過度解讀的情形?

專家分析: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陳俊明解讀:

一、樣本與調查結果陳述
網路調查因為缺乏母體資料,無法進行等機率(隨機)的抽樣調查,讓所有的網路使用者都有相同的中選(受訪)機會,又因為也沒有所有網路使用者在某些參數(譬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和居住地區或戶籍等佔比),阻礙了對中選(受訪)樣本和母體間在上述這些參數上是否一致(差異性)進行樣本代表性檢驗的可能性。
所以這項調查在解讀時,最好侷限於只是受訪樣本對各個問卷題目的回應,而不宜推論到所有的網路使用者。就此而言,「各界如何觀察他們來台目的」這句話中的「各界」兩字,似乎已經模糊了樣本網民和全體網民的分野。
至於「整體而言,高達55.5%民眾認為,對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沒有幫助」的民眾更是將受訪樣本「代表」了全體網民,這恐怕不是一個適當的調查結果陳述方式。

二、問卷題目與選項呈現順序修正建議
有關問卷題目的問法,如果時間允許或許可以考慮避免對一個事件的單一觀點或視角提問,目前該項調查在詢及「對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有沒有幫助」,以及「裴洛西與國會議員來訪,能增加美國對台的安全保障」的問法,也許可以分別改以「有人說可以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但也有人說對台灣的國際地位沒有幫助,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看法」,以及「有人說裴洛西與國會議員來訪,能增加美國對台的安全保障,但也有人說對台灣的安全保障沒有什麼助益,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說法」的形式來呈現,即使結果可能差異不大,但至少讓受訪者可以有較為完整的判斷資訊。

至於題目中選項的呈現順序,如果有提示填答者選項那麼或許也可以考慮相對觀點的選項交錯呈現,避免特定方向選項,全部在前或完全集中在後的編排方式,以免影響中選樣本的選項選擇。(因未見原始題目問卷,故作如上提醒,如果原始的選項呈現設計已就前述提醒有所考量,此提醒當然可以視而不見)

關於在「美國議員訪台的後續效應」的部分,也因未見原始問卷的題目選項呈現方式,難以判斷是否有類似前題選項排列方式是否妥當。在調查所公布的選項中,以對中國有利還是對台灣有利的選項傾向,現有3個選項傾向對中國有利(給中共擴大軍演藉口、中國發布更多對台禁令、台灣地位被擠壓),而對台灣有利的選項傾向有2個(會有更多國外高官訪台、增加台灣地位),恐怕也不是一個理想的問卷設計形式(圖一所示)。

▲附圖一,圖片來源:遠見雜誌

如果上面的提醒有些參考價值,那麼「有人說,兩岸緊張需要買更多國防武器,也有人說,政府應努力維持兩岸關係良好,就不須花那麼多錢,可把錢省下來做國家建設」雖然較能兼籌並顧,但還是出現了「買國防武器」卻未對等的提供類似「保衛台灣安全」之類的效益或作用的文字,多少也會左右受訪者的選擇,尤其不妥的是將「國防」排除於「國家建設」之外,可能也在無意中反應了國人對於國家安全投資必要性的輕忽(圖二所示)。

▲附圖二,圖片來源:遠見雜誌

資料來源

遠見調查/軍演危機好揪心!63.6%民眾憂兩岸開戰、65.4%減少對政府信任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