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民調》媒體亂封「神預測」 莊伯仲:選舉分析須多方、全面考量

小笠原教授蒐集檯面上各家民調數據來「大鍋炒」,看似博採眾議,但等於是把準確、不準確的民調全部混在一起計算總平均,反而讓有準的民調被不準的拖累,還不如只挑有口碑、較可靠的民調來觀察就好。

文/莊伯仲・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神預測」又來了!近日有台灣媒體,轉載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在《東洋經濟》的專文,指出 2024 年總統大選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台中的得票率達 30.1%,高居全國第二。因此 2026 年他可參選市長,不論當選與否,都能為 2028 年蓄積能量,也可避免該黨泡沫化。甚至還有小笠原教授批評民眾黨立委黃國昌「躁進好鬥」,且與國民黨站在同一陣線,無法凸顯第三勢力的主體性的政治口水⋯⋯云云。

在相關報導中,也不忘提及小笠原教授是所謂數度精準預測台灣大選結果的「神人級學者」,筆者無從得知小笠原教授對此稱號的感受,但必須說,亂封神正是台灣媒體的墮落!

新聞封「神」,真有那麼神?

首先,在「新聞採訪寫作」的第一堂課,老師就會告誡未來要當記者的學生不要濫用泰斗、權威、大師這些字眼,更何況神人?而所謂的「神預測」,其實不脫常人智慧(conventional wisdom),也就是多數人共識的水平。

▲ 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發表 2028 總統大選預測。(圖/翻攝東洋經濟)

以 2024 年總統大選為例,從街談巷議到選舉賭盤,再到民意調查,絕大多數是賴清德第一,侯友宜居次,柯文哲最末的態勢(當然,民眾黨內參民調和側翼街訪除外)。這樣的預測,看不出神奇在哪裡?除非他真能獨排眾議,做出與主流意見相反的預測,可惜筆者目前還沒看到。

不過,筆者還是佩服小笠原教授。因為他畢竟是外國人士,能夠跟台灣專家學者平起平坐,表示他願意閱讀大量的新聞和文獻,也勤於走訪縣市各地,他必定花了不少時間,做了很多功課,這些都是值得尊敬的。

只不過筆者在此,也必須提醒小笠原教授,他慣用的預測方式:把各家民調數據搜羅起來,用 Excel 軟體計算總平均,再來推估候選人支持度,其實犯了方法論上的謬誤。

網羅各家民調平均「大鍋炒」,真的會準確?

筆者以《聯合報》在 2023 年 11 月 3 日的報導為例,小笠原教授整理了 10 月份台灣 7 家機構民調結果,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結果指出,在三腳督情況下,賴清德平均支持率 32.4%、柯文哲平均支持率 26.1%、侯友宜平均支持率 24.1%。

另外,在《聯合報》 2024 年 1 月 2 日的報導中,小笠原教授再次綜合台灣民意基金會、美麗島、鏡新聞、ETtoday、TVBS 等 5 家民調,指出 3 位候選人的支持率平均值為賴清德 35.8%、侯友宜 31.8%、柯文哲 21.0%。

▲ 小笠原欣幸盤點各家民調,並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得出結果。(圖/翻攝小笠原欣幸 FB)

這樣的預測,看似與大選結果相去不遠,但應該只是巧合。蒐集檯面上各家民調數據來「大鍋炒」,看似博採眾議,但等於是把準確、不準確的民調全部混在一起計算總平均,反而讓有準的民調被不準的拖累,還不如只挑有口碑、較可靠的民調來觀察就好。

退一步來說,即使各家大選民調都算準確,也必然存在樣本底冊、抽樣架構、訪問執行方式(市話、手機、網路簡訊)、題目設計(有無包含郭台銘?問的是支持度還是看好度?)、加權公式的不同。尤其是民調公司進行加權的方法,會依據當次的調查主題、樣本結構來做調整,而每次的加權結果,也不一定都理想。

硬是將各家民調結果放在一起求平均值,反而會讓推估更為失真,一樣會產生「原本準的也跟著不準」的困境。

▲ 《全民查假會社》在總統大選後,盤點坊間民調公司數據結果與落差。(圖/宋思彤製表)

《全民查假會社》於 2024 大選底定後,即統整了 16 家業者之封關民調,以及賴、侯、柯 3 位候選人的得票率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各家數據良莠不齊、落差甚大,總合差距最小者僅 0.52%,最大者竟高達 18.94%,這樣的結果,你還能安心地相加算總平均嗎?

打個比方,如果你把便宜和昂貴的,水銀和電子式的,量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各廠牌血壓計的測量值,拿來計算平均血壓,絕對不是個好主意吧!正辦應是挑選一支「有經過校準」的血壓計,來每日測量血壓才對。

小笠原教授的學術專長是比較政治、台灣政治研究,這方面確有口碑。惟不知是未否受過嚴謹的量化方法和民意調查訓練,如果有機會相遇,筆者很樂意向他請益切磋,互相成長。

研究發現:賴侯地域明確、柯專吃「都市浮動票」?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意外發現另位日本學者森田康彥(森田康彦),他所做的台灣總統大選分析,反而讓人回味再三。森田博士是牙醫專業,曾在鹿兒島大學任教,他雖非政治或傳播學者出身,但因一來有札實的生物統計學理做基礎,二來求學時又有交情好的台籍老師和同學,所以相當關心台灣政情。

由於原著圖表甚多,筆者簡而言之:

▲ 圖一:賴、侯、柯 3 位候選人的得票類型模型。(圖/翻攝森田博士分析)

如圖一所示,此係森田博士依據 2024 年大選投票結果建立的模式,他以賴清德(X 軸)、侯友宜(Y 軸)、還有柯文哲(Z 軸)三人的得票率,也就是得票數為分子,投票人數為分母,代入他設計的模式來計算,可見賴清德與侯友宜是「地域關係明確」的競爭者,得票會此消彼長。

換句話說,彼此會吃掉對方選票,是相互競爭型的候選人。但是位居 Z 軸的柯文哲得票率並未落入此模式中,可見他是另一類型的候選人。

▲ 圖二:賴、侯是傳統地盤型的候選人,柯則能斬獲都市型的浮動票源。(圖/翻攝森田博士分析)

另如圖二所示,依據 3 位候選人在各縣市的得票率、投票率、以及有效和無效票的比率而來的推估,森田博士主張柯文哲在新竹市(柯得票最高)和新竹縣(柯得票第二,僅小輸侯,但大勝賴)的表現不錯,應可歸功於此處投票率較高;而柯文哲在台中市亦有佳績(得票率全國第二),應該也是拜高投票率之賜。

相形之下,賴清德大勝另外兩位對手,而且得票數落差最大的高雄市,反而是六都中投票率最低者。可見賴清德跟侯友宜相似,是偏向「傳統地盤型」的候選人,而柯文哲卻是能斬獲「都市型浮動票」的候選人,較不受另兩位對手的影響,尤其是他「新竹市限定」的產品屬性。

各國選民屬性不同,宜多觀察比較

綜合上述,森田博士的初步結論是:台灣總統大選仍是由城市決定的,因為城市一來選民就多,二來投票率也高。

▲ 日本選舉。(圖/示意畫面;翻攝法新社)

不過,他也提醒,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是一種獨特現象,並不適合用水晶球占卜式的「神預測」來推論。以不投票為例,在不同國家就會有不同意義:日本選民如果意識到他最喜歡的候選人會落選,他們就會棄權不投票,因為這等於浪費選票;但台灣選民則不然,可能會投給有勝算的次佳候選人,而不輕易棄權,這就是所謂的「棄保效應」。

所以,多方觀察,全面比較,是不分中外的選舉研究者都必須依循的。

森田博士以統計學理為立論依據,才能建立符合實況的分析模式,值得我國學界與政界參考。關心時局者,除了不要迷信封神,更該廣開視野,才有助於政情分析和民調詮釋。

【作者介紹】

莊伯仲

現為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暨新媒體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興趣為新聞學、廣告行銷、政治傳播。任教廣告學、政府公關、研究方法、民意調查、大眾傳播理論等課程。


核稿/責任編輯:宋思彤

資料來源

「神様」による早すぎる台湾総統選の大予測(前編) 2028年こそ野党統一候補で民進党現職に挑戦か | ニュース・リポート | 東洋経済オンライン 小笠原欣幸分析總統選舉10月民調平均值若賴清德低於35%棄保恐能成 2024大選倒數小笠原欣幸:柯將「直接影響」賴、侯得票 看懂民調》總統大選民調掀牌!聯合報僅差0.52%最準確民眾黨內參差16.15%最多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