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戰民調」的治療與處方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日前舉辦「臺海安全論壇」,邀請了國內藍綠各政黨的領袖與學者專家共同討論,以追求「控管分歧」;也委託製作了名為「民眾對美中臺關係看法調查」的「兩岸和戰民調」(以下簡稱本調查),以擴大民間參與「建立共識」。

本調查採用了美國公共輿論研究學會(AAPOR)的一些建議,也應用了一般民間調查沒有的進階統計分析,可以說非常用心。雖非「隨機調查」,不能夠推論為代表全臺灣民眾的意見。但其樣本具分散性,可以代表所訪問的 908 個樣本。
對於這樣的調查,宜以「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的觀念,比較相似主題、執行期間相近的調查結果,再加上更多歷史的經驗整合,可以診斷歸納出3項「民意症狀」:
1.當前兩岸關係不好。
2.「統獨爭議」又增加了「戰爭與和平」的新問題。
3.人民不想要戰爭。

本人作爲臺灣第一位,於1983年在臺灣創辦首度選舉民意調查的學習者,經40年持續學習,深感民調資料只是「診斷」工具,更重要的是尋找可行的治療方案。
如果發現生病,僅坐視惡化,必成惡果。許多早年的不治之症,都因不受限於成見,勇於實驗,而發現了解藥。公共事務的病症,也可以如是觀。

根據以上3項診斷發現,我們建議以下4項治療處方。

一、兩岸差異在「政治制度」不在「政治認同」。

政治態度有3塊:政治認同、政治制度、與公共政策。
「政治認同」最與人的私性、意識型態連結,因此最容易被激動、挑撥、與歪曲。

在民意調查中,各種人口變項,如性別、年齡…都不是有區別力的自變項,而「政治認同」是。
辨別「政治認同」常用的2題是:
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中國人」或「兩者都是」;以及「父親省籍」。

本調查出現一個相對少見,卻可能別有深意的現象。
本調查「父親省籍分布」的數據是:
「閩南人」 (70.8%)、「客家人」(11.9%)、「大陸各省市人」(10.0%),「原住民」(2.7%)、而「臺灣人」(2.6%)最少。
我檢查了一下,原來是譴詞用字的影響。
一般選項用字會是「本省閩南人」或是「臺灣人」,最後再有一個「其他」的選項。
過去調查,「其他」會出現的是「外國人」。
什麼樣的受訪者,會否定前面選項,而在「其他」回答「臺灣人」呢?
第一種就是意識型態極強的人,第二種則是習慣性的反應。
一種米養百種人,任何國家地區各種人都有,但比例不同。意識型態極強的人愈多,國家愈不穩定,尤其兩極意識型態極強的人都很多,國家必然產生危難。

政客與網軍很喜歡不使用法定名稱的「大陸」,而改插上「中共」的標籤,將大陸人民與大陸政權混為一談,就是一種強調敵我,激化意識型態的手段。
本調查908 個樣本中,臺灣意識型態極強的人最多也不超過2.6%,尚無立即的危險。
我們必須面對兩岸「政治制度」不同的事實,但應避免被激化。

二、國家階段式發展:臺灣先導實驗 大陸擴大實施。

兩岸先後正在實踐國父的「軍政-訓政-憲政」國家階段式發展。
天下沒有完美的制度,民主有許多缺點,而且門檻很高,一蹴而幾式的突然民主,危害更大;國父主張的軍-訓-憲,階段式國家發展,才對人民最有利,漸進達成後,比其他制度「相對略好」。
「訓政」時期會存在強人,但應以人民福祉為先,奠定經濟、教育、公民素質的基礎門檻,才能發展成憲政。
歷史上除了一個國家外,若從軍政直接轉憲政,無不成為暴民政治、或復辟、再革命、再復辟。從第一個民主國法國、第一個君主立憲國英國,都反復互殺200年才穩定。亞洲的日本,立憲前夕,2大領袖的大久保利通殺了西鄉隆盛,大久保當了首相,又被西鄉的部下刺殺,然後政變互殺80年。本世紀初的阿拉伯之春,已過了20多年,至今仍在互殺。

只有一個地方,在由威權體制轉為民主體制的那一天,沒有流一滴血,就是1996李登輝接任總統的那天,全國只有歡欣,沒有災難。
這才是真正的臺灣價值!

國父的國家階段發展論,臺灣先導實驗、大陸擴大實施,唯所需時間與人口、幅員、複雜度呈幾何比。只要大陸經濟、教育繼續進步,大陸人民一定自己會向前走,外界不必也不應插手。
蔣經國、鄧小平2位先生均已建議:不必急,兩岸人民自然會找到共同生活方式。面對相依事實,便無和戰之憂

三、莫為文字所惑,兩岸三黨實有大方向的共識。

九二共識,常被誤解僅為國共兩黨的思想。其實這個抽象名詞的實質內容是由民進黨定義,就是民進黨的代黨綱:臺灣前途決議文!
具體的2重點為:
臺灣與大陸在憲法上是一個國家,政治上不相統屬的兩區。
在歷史與血緣上相互連結,在文化與經濟上應密切合作,並以16字作結:創造「區域穩定、經濟利益,共生共榮、互信互利」的美好前景。
不論兩岸哪個黨的正派人士,在最高理念上,沒有差別。

臺灣的努力必須是繼經濟自由化後,再向「憲政法治」的自由化道路上邁進、成為全球華人的表率,兩岸人民自然會做人類最佳的選擇。

四、臺灣要「有智」擔任「陸美調人」。

在歷史、血緣、文化上,臺灣與大陸最為互相瞭解。
1930~60年間在臺灣出生的所有人,都是促成臺灣完成階段性發展的貢獻者,不論擔任大引擎的各領域領袖,或是小螺絲如我的升斗小民,我們有共享的成長經驗。
不必諱言,我們今天能夠進入憲政初步,對「政治制度」有相同認知,實為在光復後,導入國民教育與美國文化中的民主法治理念,而受到美國很大的影響,臺灣也非常瞭解美國。

一種米養百種人,美國也會產生軍閥。我曾經在美國教過3所大學,深知美國文化中,仍然存在美國人民可以制止美國軍閥的力量;美國人民曾經以「愛與和平」的歌聲感動過我們,現在,我們要把「愛與和平」的訊息,再次反過來提醒美國人民。

二戰後,科技可彌補資源的不足,人類不再要靠殺戮與掠奪而存活,人類首度某些地區可以有30年以上和平,心靈終於有所成長。不應再以戰爭強占領土為國家目標;而應回歸孟子主張的以人民福祉為國家目標!

人類不可能沒有爭議,但應以和平手段解決。甚至能夠瞭解國父倡議的「互助論」,消弭爭議,以共榮的程序共進世界大同。
陸美在口頭上也有「五不四無意」以和平為目標的表態。誰能擔任潤滑油,協助實質實現呢?唯臺灣也!
臺灣擁有擔任「陸美調人」的條件,就看有沒有這樣的智慧。

蔡總統執政後,臺灣發生解嚴後大倒退的言論自由緊縮:當國民黨在立法院占4分之3,「絕絕對」大多數的時候,多出1個無線電視頻道,給了《民視》,而蔡總統完全執政後,關掉了唯一反對臺《中天》;在網路自媒體上,始終有不合理的流量監控,且有人宣稱是政府認知戰的操盤手,可以控制各平臺;蔡總統也是民選總統中,唯一以社維法中「謠言罪」來嚇阻人民言論自由的總統。這些都是以愚民方法,為維護私人利益,而擴大漫延國家病情,甚至不惜送上戰場、剝奪人民生命財產。
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中,只有請大家以各種管道,將各種治療處方傳達出去。

資料來源

作者為世新大學資訊管理系前主任吳統雄 圖片來源:最新台海安全民調:過半民眾對蔡總統兩岸政策不滿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