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不一定是真相:數位時代的影像素養

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以來,各式各樣的影片流傳,真假難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同樣的有許多影片似假還真。這是個以影像作為主要溝通媒介的時代,但也是個有畫面不一定有真相的時代。
 

科技愈進步 真相愈難辨

新科技使拍攝門檻降低,人人都可以隨手拍攝畫面,上傳到社群媒體,再分享給自己的同溫層,甚而被電視新聞引用。正因為分享的力量強大,有些影片不經查證被主流媒體使用,造成張冠李戴;有些影片被有心人士利用,造成惡意假消息四處流竄;更有甚者,藉著AI「深偽」(Deep Fake)技術,人臉影像都可以被變造。人們習慣「有圖有真相」「眼見為憑」,卻沒想到影片所引起的假新聞早已影響我們,嚴重時造成社會的不安。

例如2021年在社群平台上流傳一則疑似韓國市占率極高的KBS電視新聞主播正在以韓文播報的影片,它的鏡面(視覺輔助)呈現衛福部長陳時中正在挖鼻子的畫面,搭配的翻譯字幕為:「這個人是台灣防疫指揮官,他說台灣人氣質好,可以打敗病毒,那麼如果有確診的人呢?都是最沒氣質的人……」說著說著,女主播忍不住就笑出來了!傳此影片者則在其社群帳號發文說:「陳時中丟臉丟到韓國去了,連主播都說不下去……」。這則影片看起來幾乎像真的韓國新聞報導,但經查核發現,這根本是一則假新聞,首先,新聞播報的畫面乃是2014年韓國食品公司賓格瑞拍攝的廣告,主播提及的是「風鈴草茶」對可以增進免疫力。而陳時中的照片則是2020年12月《中國時報》所刊登。且左上角的「KBS」亦是以後製疊映而成,根本不是該台的新聞。

提高影像素養你可以這樣做

我們處在資訊紛雜,媒體公信力江河日下,網路影像真真假假的時代,社會大眾不能只期待專業媒體負起責任,個人也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最基本的則是「放亮罩子」、「耳聰目明」地來觀看你所接觸的每一則影音,才能讓假消息終止亂竄、止息它們對社會的傷害。以下提供幾個建議:

1.留意電視媒體中「攝自網路」的影片
這些素材有些不見得經過嚴謹查證,我們亦可用提供者或拍攝者跟本則新聞的關聯來判斷它的可信度,例如,長期關心台灣黑雄的台灣黑雄保育協會提供了黑雄被射殺受傷的畫面,其可信度就比沒有指名的網友提供的畫面來得高。

2.注意受訪者在事件中的角色
很多媒體會便宜行事,拿著網路上的影片隨機訪問路人,這些人與影片的內容根本不相干,如果影片有問題,他們所發表的意見也就大有問題。

3.官方消息不一定正確
這次的烏俄戰爭,雙方各自公佈了成功殲滅對方的消息,旨在打一場宣傳戰,真假難以查證。雖然,一般民眾都認為政府是較具公信力的單位,而政府現在也會在官方網站上成立「即時新聞澄清專區」,澄清各類媒體報導新聞;遇到重大事件時,官員也會公開發表談話澄清疑慮。但官方言論非萬能,有權力者有時也常利用權力來達成其非關公共利益的政治目的。因此,政府也有可能只說了部份事實,而非全部事實!

4.重要事件多方比對
通常重大新聞發生,正是假消息容易流傳之際,一般新聞工作者在面對這種複雜情境,在查證上倍感困難,出錯的機率極高,網友們或者別有企圖、或者熱心都來湊熱鬧,紛紛上傳影片。最好的方式就是多方比對各家媒體的報導差異,引用的消息來源可信度,才能判斷那個比較接近事實。

5.追溯影像的原始來源
假新聞經常以移花接木或張冠李戴的形式包裝,來達到散布者的企圖。如果民眾對於影像有疑慮時,也可以利用google流覽器中含有搜尋圖片的網頁,上傳你所擷取有疑慮的畫面,點選「以圖搜尋」的功能來查看,網路上是否有相似的畫面。例如,2021年12月在通訊軟體中流傳了一則影片指出「最新台中大里槍戰現場(四死),詐欺公司下線投靠海線老大,把詐來的錢全部黑吃黑!被詐欺頭家找人直接處理」,還附上影片,片中彼此開槍火拼,不斷有人中槍倒地,場面驚險……但將這個畫面擷取進行網路搜尋,就會發現這其實是波多黎各席德拉市的槍戰,與台灣完全無關,更遑論是台中大里了。 

    不過,google的這個功能原始設計是以照片為主,影像是動態的,不一定能完全準確,必須多擷取幾個不同的畫面,進行多次搜尋比對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除了google之外,另有TinEye Reverse Image Search(網址TinEye Reverse Image Search)亦有相似的功能。

常提問 有疑慮 別分享

    數位時代的守門責任已經不是新聞工作者,而是生產資訊與消費資訊的你我。有畫面不一定有真相,這是我們看待影像應有的基本認識。當然,如果你發現這些影片有不合理之處、甚或充滿情緒與標籤化時,請不要輕易地轉傳分享!根據研究顯示,假的資訊即便後來被更正,人們還是比較容易記得原來的假消息。可見,「假的」影響力有多大!

(本文摘自《破擊假新聞》一書第五章及第六章;作者為資深媒體人,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