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時間:2024 年 9 月 19 日
消息來源:Threads 等社群媒體
爭議內容:
網路流傳 16 名立法委員的照片,包括王育敏、黃國昌、徐巧芯、呂玉玲、傅崐萁、陳玉珍、柯志恩、王鴻薇、高金素梅等人,並附上文字說明指出,某位立委把津貼、補貼、路線經費等預算刪掉了。
查核結論:錯誤
屬於「概念置換」謠言。本圖所稱的 16 項經費或預算並非被刪除,而是退回重審,這些預算目前仍然保留在總預算案中,等待立法院排入議程審議。若沒有如期通過,依照《預算法》第 54 條規定,僅有新增的預算暫時無法動支,其餘津貼等「法定義務支出」,都可以做使用。
爭議點一:各種預算是否都被刪光了?
網路圖片指出,育兒、學費、退休、農民、軍人退休、科技業補貼;里長、軍人、公務員加薪經費;捷運路線、金門港建設預算、科技業補貼、原住民部落發展金,被 16 位藍白立委聯手刪除了。
實際上,這些預算並非被刪除,而是被「退回」。
▲ 立法院總預算案遭到退回。(圖/翻攝國會頻道)
根據《中央社》報導,9 月 20 日,藍白立委聯手將「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退回程序委員會,並在 24 日以席次上的優勢,成功封殺總預算案排進 27 日的院會議程。
《全民查假會社》訪問到了前立法委員高思博,他指出,目前總預算案是處於「退回重議」的狀態,必要時必須重編。然而,這些預算目前仍然保留在總預算案中,並沒有圖上所稱的「刪除預算」情況。
爭議點二:預算被退回,是否會影響到各項經費的使用?
由於圖中羅列許多種類的預算,為方便釐清,查核員以法律規定進行查找,並將相關預算進行分類。
《預算法》第 54 條指出,總預算案之審議,如不能如期完成時,各機關的預算支出執行,有兩種方式:
(一)新增的支出與計劃,需要當年度的預算案通過後才能執行。不過,如果是有關附屬單位(包括國營事業、國立大學、保險基金等)的正常營運,報請行政院核定後,依舊可以繼續辦理。
(三)上述以外的計劃,可以依照原定計劃/上一年度執行預算動支。
▲ 《預算法》第 54 條全文。(圖/翻攝全國法規資料庫)
因此,原有的經費並不會影響到使用;惟新增的經費,仍需要等到預算案通過後,才能夠完整執行。但並不會有政府停擺,或是預算完全無法執行的問題,圖中所舉的內容,影響條列如下:
-
可依照前一年度預算,照常支出(法定義務支出):育兒津貼、學費補貼、退休補貼、農民補貼、產業補貼、部落發展金
-
新增預算部分,需等待立院通過總預算案:新計畫的捷運建設預算、鐵路升級費、金門港建設預算、科技轉型費
-
名稱太攏統,必須要看以什麼名目給予:加薪津貼(新的名目可能暫時無法動支,但既存名目不受影響)
通常來說,總預算案必須在會計年度的前一個月,完成三讀通過,才算是符合正常程序。
▲ 立法院總預算案遭到退回。(圖/翻攝聯合新聞網)
不過高思博點出,其實近 10 年來的總預算案,幾乎都沒有在時間標準內完成審查,「都是要弄到臨時會、好幾個月以後才會通過」,甚至在附屬單位(國應事業)的預算會拖更久。他舉例,2018 年的國營事業預算案,「拖到了當年的年底才通過,有點像錢花完了、才在補程序」。
高思博指出,因為有《預算法》的保護之下,台灣並不會發生像美國預算停擺,政府就關門的狀況。但他也坦言,「立法院經常在時限內都審不完,這是一個陋習」,但就民眾而言不需過度擔憂。
結論:錯誤
屬於「概念置換」謠言。本圖所稱的 16 項經費或預算並非被刪除,而是退回重審,這些預算目前仍然保留在總預算案中,等待立法院排入議程審議。若沒有如期通過,依照《預算法》第 54 條規定,僅有新增的預算暫時無法動支,其餘津貼等「法定義務支出」,都可以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