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播時間:2024 年 7 月 17 日
消息來源:鏡週刊、華視新聞、東森新聞、TVBS 新聞網、三立新聞網、中時新聞網
爭議內容:
「可不可熟成紅茶」的新竹關埔店,一名女員工因不滿客人在打烊前購買飲料,對飲料吐口水並伸手攪拌,並引發一連串風波。上述媒體報導,事發後當事店員在 IG 個人自介回嗆:不要一直密了,都已經對不起了還想怎樣?
▲ 相關媒體報導「店員嗆聲」事件。(圖/翻攝中時電子報、東森造咖、三立新聞網、TVBS 新聞網;查核員組圖)
查核結論:錯誤
回嗆者並非店員本人,回嗆帳號於今年 7 月份才成立;查核員實際致電可不可總部,客服表示這是由網友惡意假冒的假帳號。實際上,店員本人已經在 15 日於 Threads 社群中道歉,並詢問網友是否能下架相關影片。
假帳號通常會以難以分辨的英文與符號,企圖混淆網友與媒體記者視聽。若發現言行不一或是散佈仇恨言論的帳號,可以事先檢查該帳號的成立時間。
爭議點一:嗆聲的帳號名稱為何?
網路上的新聞報導,多將帳號以「馬賽克、隱蔽」的方式處理。查核員實際上 Threads 網路社群上利用關鍵字搜尋,找到了原始截圖以及該帳號(為方便閱讀,下稱「嗆聲帳號」)全名。
▲ 網路上與網友對嗆的「嗆聲帳號」,自介已經更改。(圖/翻攝 Instagram;查核員組圖,部分個資已馬賽克處理)
為了再次確認,查核員直接在 Instagram 上實際進行搜尋,確認嗆聲帳號的自介欄確實有此段文字。但隔(17)日再次查閱已經替換成其他內容。
嗆聲帳號並未設置大頭貼,不過在頭貼下方有著「新徽章」的文字標示。據了解,這是 Instagram 針對「新設立帳號」才會出現的專屬標幟,代表其為兩週內成立的帳號。
爭議點二:這是否是當事人的帳號?
為了再次確認,查核員再次查閱 Threads 討論串,發現有另外一個帳號(為方便閱讀,下稱「道歉帳號」),在串文中發布道歉聲明,並詢問網友是否能刪除、下架該段影片。
▲ 「道歉帳號」在 Threads 上發表道歉聲明,並詢問網友是否可以下架影片,截稿前該帳號已被關閉。(圖/翻攝 Threads;查核員組圖,部分個資已馬賽克處理)
查核員查閱這兩個帳號在 Instagram 的詳細資料,結果發現,嗆聲帳號是成立於 2024 年 7 月,再加上「新徽章」的文字說明,可以得知該帳號的建立時間,是落在 7 月 3 日至 7 月 16 日之間。至於另外一個道歉帳號,則是在 2019 年 1 月成立。依據時序先後比對,道歉帳號應才是本人帳號。
▲ 發表道歉、嗆聲言論的帳號並不同,查核員比較兩個帳號的成立時間順序,發現「嗆聲帳號」是在今年七月才成立。(圖/翻攝 Instagram;查核員組圖,部分個資已馬賽克處理)
為了再次確認,查核員致電可不可總部,客服人員表示「店員確實有在網路上發表道歉聲明」,其餘在網路上出現的嗆聲言論,皆為網友惡作劇成立的帳號,並非當事店員本人所創立。
爭議點三:假帳號要如何拆解、分辨?
除了嗆聲帳號外,網路上亦出現了多個極為相似的帳號,發表爭議或引戰言論,唯一的共通點是,帳號上都有「新徽章」的圖示。
▲ 以這次事件為例,網路上已經出現多個假帳號,甚至使用當事人姓名、頭貼,儼然形成了另外一場網路暴力。(圖/翻攝 Instagram;查核員組圖,部分個資已馬賽克處理)
在這起爭議事件中,部分網友利用難以分辨的英文與符號,創造出極為相似的假帳號。根據觀察,帳號內容通常是多一個點、少一個底線,又或者是利用英文字母(小寫 L 與數字 1、小寫 o 跟數字 0 等),企圖混淆網友與媒體記者,若稍不察覺即有可能受騙。
因此,若發現言行不一或是散佈仇恨言論的帳號,可以事先檢查該帳號的成立時間。查閱方法為:點開右上角的「⋯」標幟,點開「關於這個帳號」,即可查閱到該帳號的加入時間,也可以看到帳號名稱變更過的次數。
▲ 查核員以賴清德本人 IG 帳號為例,按一下右上角刪節號(第一步),接著選擇「關於這個帳號」(第二步),即可查看到這個帳號加入 Instagram 的時間。(圖/翻攝 Instagram;查核員組圖)
結論:錯誤
回嗆者並非店員本人,回嗆帳號於今年 7 月份才成立;查核員實際致電可不可總部,客服表示這是由網友惡意假冒的假帳號。實際上,店員本人已經在 15 日於 Threads 社群中道歉,並詢問網友是否能下架相關影片。
假帳號通常會以難以分辨的英文與符號,企圖混淆網友與媒體記者視聽。若發現言行不一或是散佈仇恨言論的帳號,可以事先檢查該帳號的成立時間。查閱方法為:點開右上角的「⋯」標幟,點開「關於這個帳號」,即可查閱到該帳號的加入時間,也可以看到帳號名稱變更過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