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明天開始電費分三段式、上午7~13點是平常5倍、下午13~15點是平常10倍……」是錯誤

爭議事件:「網傳:明天開始電費分三段式、上午7~13點是平常5倍、下午13~15點是平常10倍……」
消息來源:網傳消息、台電官網、Line群組
爭議內容:
爭議一:網傳消息明天開始電費分三段式並且特定時間用電比平常高5倍、10倍,這是真的嗎?
爭議二:電費到底有沒有調漲?怎麼漲法?幅度有多大?如何計算?

重點摘要說明:

根據台電官方臉書的發文澄清,網傳消息電費漲價為假消息。依照不同時間不同費率的計算方式為「時間電價」,時間電價需要用戶申請,一般用戶用電度數若兩個月用電量在240度以下,則按照夏季電費(6~9月)費率乘以1.63即可。而有申請時間電價的用戶,根據不同方案皆有調整漲價,若有申請時間電價的用戶需再稍加留意,但並無網傳假消息的漲價5倍、10倍之多。

電費該如何計算?一般用戶使用「累進計價」,和使用時段無關,唯夏季費率高於非夏季費率。分時段計價為申請「時間電價」方案之用戶。

根據台灣電力公司所公布之2022、2023年電價表,經過比對,並無網傳消息漲價5倍、10倍,但相較去年而言確有漲價。若比較時段之間的價格差距,在尖峰時段與離峰時段,舉簡易型時間電價二段式為例,現為非夏季時段,在06:00~11:00、14:00~24:00之間電費為每度4.48元,00:00~06:00、11:00~14:00之間電費為1.78元,尖峰時段約為離峰時段的2.5倍。

爭議一:「網傳消息明天開始電費分三段式並且特定時間用電比平常高5倍、10倍」這是真的嗎?實際如何計算電費?
事實:究竟怎麼計算電費?
1.    電費分為夏季和非夏季,夏季電費指的是6~9月之間的電費。以下舉例計算方式為兩個月非營業用+夏季的電費計算。
2.    計算方式並不是總用電度x一度電幾元。要將總用電度拆開乘以不同費率。
舉例:總用電量1400度要如何計算?
代表當累積用電度數達到240時,這個範圍內的用電量要乘以1.63,241~660度之間的用電量要乘以2.38,661~1000度之間的用電量要乘以3.52,1001~1400度之間的用電量要乘以4.80,1401~2000度之間的用電量乘以5.38,2001度以上的用電量乘以7.69,分別計算之後加總,才會是電費。一般用戶用電度數若在240度以下,則直接乘以1.63即可。

而時間電價需要申請,台電建議用電量較大的用戶申請,指的是在一天的不同時間段內,針對用電的時段設定不同的電費價格,分為「簡易型」和「標準型」。

爭議二:電費漲幅說明,電費相較去年有漲價,若用戶有申請「時間電價」方案,則不同方案相較去年皆有漲價,且尖峰時段和離峰時段費用確實有差距,但並無5倍、10倍之多。
事實:用戶如果沒有申請時間電價,那麼僅需要根據台電提供的費率進行計算即可。根據時間調整電費的是「時間電價」,而非「累進計價」。時間電價的計算方式跟據離峰、尖峰時段不同,費率會有所不同。
以下根據台灣電力公司所公布之電價表,說明「累進計價」和「時間電價」比較。累進計價:比較去年2022和今年2023的夏季電價,用電度700度以下費率相同,700~1000度2022年為每度5.66元,2023年為每度5.83元,約為去年的1.03倍;1001度以上2022年為每度6.41元,2023年為每度7.69元,約為去年的1.2倍。

時間電價:時間電價分為簡易型時間電價二段式、簡易型時間電價三段式、標準型時間電價二段式、標準型時間電價三段式。以下為台電公司公布之2022年與2023年時間電價表。而根據台電官方網站之電價表,時間電價相較去年而言不同方案皆有漲價,若有申請時間計價的用戶需再稍加留意。

結論:

1、電費該如何計算?一般用戶使用「累進計價」,和使用時段無關,唯夏季費率高於非夏季費率。分時段計價為申請「時間電價」方案之用戶。
2、網傳消息「上午7點~13點是平常5倍,下午13~15點是平常十倍」為假消息。根據台灣電力公司所公布之2022、2023年電價表,經過比對,並無網傳消息漲價5倍、10倍,但相較去年而言確有漲價。若比較時段之間的價格差距,在尖峰時段與離峰時段,舉簡易型時間電價二段式為例,現為非夏季時段,在06:00~11:00、14:00~24:00之間電費為每度4.48元,00:00~06:00、11:00~14:00之間電費為1.78元,尖峰時段約為離峰時段的2.5倍。

資料來源

台電電力粉絲團 台灣電力公司官方網站
經濟部能源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