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媞臉書:Omicron絕對不是流感。」部分真實

邱淑媞臉書稱:
「Omicron可以降級嗎? 來看看美國與南韓死得有多慘!!! Omicron在今年一月是美國25-84歲的頭號死因。在南韓光是疫情到一半時就已造成額外2萬人的死亡~! Omicron絕對不是流感。不要再胡說八道害死人了。
依美國的統計資料,新冠是2022年美國大多數年齡層的第一位死因! 第一位,完超所有癌症的總和、心臟病、中風、車禍、...。 第一位死因如果可以降級,那,比之更低的車禍,像超速闖紅燈這些,應該也都不必抓了吧?! 
要怪,就怪南韓吧! 把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死亡,當作 "不是" 新冠所造成 (歸類為原本疾病死亡,例如癌症、中風),導致帳面上的新冠死亡人數除以確診人數( 也就是所謂的"致死率")竟然低於1/1000,害得臺灣一堆笨蛋都被騙了,都聲稱新冠已經是流感了~! 實情是如何呢?
南韓這一波Omicron, 從11/29-3/27這對期間已超額死亡21,001人,其新冠死亡之高峰在3/25,估計其整個疫情會有超額死亡約42,000人;依人口數換算,相當於在臺灣會有 19,000人超額死亡 (包括死於新冠的帳面數字、黑數與死於醫療排擠的);考量臺灣疫苗接種率較低,若疫情狀況如南韓,超額死亡應可上看20,000人。但,若實際感染率僅南韓一半 (南韓之確診率為34.6%),則超額死亡約為10,000人。
造成重大傷亡的傳染病,可以因為政府連臨終處置都懶得管,就來降級,讓它死更多、製造更多悲劇??? 真是莫名其妙!」

爭議一:Omicron是不是流感?流感的定義是什麼?

爭議二:韓國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數究竟是多少?

爭議三:台灣感染與死亡比例可以依據韓國而推論?

爭議四:Omicron是不是流感與降級標準有關聯性?降級標準又是什麼?

經查重點摘要:
1.    新冠肺炎不是流感。現況會與流感一起討論是各國逐步解封後所興起。仍有學者呼籲兩者間風險不可等同視之。
2.    超額死亡數可用來觀察疫情對於整體社會的影響,但不全然等於確診死亡人數,兩者所代表的意義不同。
3.    在死因認定上,韓國與台灣並無差別,皆採主要死因認定。
4.    亞洲各國確診死亡比率並無太大差異,查無作假證據。
5.    我國傳染病依照風險程度分級,流感屬第五類,若將新冠肺炎視為流感,應不需降級。

爭議一:Omicron是不是流感?是根據邱淑媞的說法來定義嗎?流感的定義是什麼?

事實:查詢美國疾病預防與管制中心,他們將流感(influenza)定義為一種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感染鼻子、喉嚨或肺部所引起。流感病毒有A型與B型兩種主要類型,是造成每年季節性流感的原因。

2021年7月時,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財政部長黃循財和衛生部長王乙康曾聯合撰文指出:「新冠病毒很可能會成為地方性流行病。這意味著新冠病毒會繼續變異,並在社區內存活下來」。BBC也曾援引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的評論,並提及「新冠病毒能被當作季節性流感處理,是因為新冠病毒的致死率與季節性流感不相上下,本來流感也會死人,新冠病毒此前的致死率是0.48%,現在是0.13%,而厲害的流感死亡率是0.1%。」

2022年,當omicron變種漸成為主要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株,《刺胳針》期刊今年4月曾有一篇研究指出,感染omicron病毒的嚴重程度低於先前流行的Delta病毒。《金融時報》報導整理,比較新冠肺炎剛開始大流行、疫苗普及與omicron兩個時期的死亡率,發現初期大流行的死亡率是流感的20倍,而在疫苗普及與omicron的時期,老年人的死亡率反而低於流感。

在omicron病毒毒性減弱,加上世界各國開始鬆綁各項防疫措施的背景下,把omicron病毒視為流感的說法開始流傳。今年4月15日南韓宣布解封降級後,陳時中也表示,考慮跟進並認為流感化處理是對的。5月20日,陳時中受訪時也表示,RNA病毒變異可能性大,推測會走向流感一樣,每年可能會有不同的病毒株,不同的疫苗。

但在一片樂觀看待的浪潮中,也有部分專家提出不同看法,據日本科學家稱,Covid-19 的 omicron 毒株的致死率至少比季節性流感高40%。根據1月以來的累計超額死亡和感染人數,日本 omicron 的病死率約為 0.13%。雖然這明顯低於疫情爆發初期 4.25% 死亡率,但仍高於季節性流感的 0.006% 至 0.09%。

爭議二:韓國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數究竟是多少?

事實: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定義,超額死亡是指,暴露於某種有害因子的死亡數減去在一般環境背景值下所造成的死亡數,由此可得知因暴露該有害因子而增加的死亡數,當作環境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一項重要指標。

經查our world in data網站,南韓從2020年開始至今年(2022)6月8日的新冠肺炎累積死亡人數為24,323人,超額死亡人數統計到4月3日則為28,425人,若皆以4月3日的數據計算超額死亡人數,比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多出10,972人。

Our world in data網站中也說明,超額死亡數字與確診死亡數字的差異,網站上說明,這兩者之間可能沒有任何直接的關連,因兩種不同的數字呈現不同的觀點。確診死亡人數可能導致我們低估疾病大流行帶來的總體影響,例如排擠到其他疾病的醫療、限制活動導致意外死亡人數減少、防疫措施,讓其它流行疾病降低等等。超額死亡人數不僅包含死於新冠肺炎,也包括死於其它原因的人,當然這些數字有可能因某種疾病的大流行而發生變化。因此,若單純將超額死亡人數解讀為因新冠肺炎死亡的黑數,其實是不精確的,從圖3中可以看出韓國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2021年1月到10月之間,超額死亡人數甚至是負數。由此可知,對新冠流行期間超額死亡人數的解讀,不能片面解釋為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

爭議三:台灣感染與死亡比例可以依據韓國而推論?

事實:韓國確診死亡比例是否能參考或作為推論依據,我們可以查詢其他同樣開發程度的的亞洲國家來一同比較,如下圖五所示。

從上圖中可看出,南韓、台灣與新加坡三者確診死亡比例皆在0.1%左右,日本稍高為0.34%,泰國與馬來西亞兩者則稍高,但仍未超過1%。參考其他國家感染死亡率,是目前公衛研究上普遍的作法,亞洲各國間感染死亡率亦沒有出現太大的差異。

而在死因認定上,死亡診斷書一定會有主要死因、次要死因,分成甲、乙、丙、丁四個欄位和一欄「其他」。去年是全死因認定,即甲、乙、丙、丁或其他欄位中有記載新冠肺炎,就視為確診死亡。今年在認定上已有所更改,只有在甲、乙兩個欄位上填寫新冠肺炎,便會認定為確診死亡人數。今年在死因認定經調整後,應與韓國在死因認定的方法上沒有差異。

爭議四:Omicron是不是流感與降級標準有關聯性?降級標準又是什麼?

事實: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依照致死率、發生率及傳播速度等風險程度高低,將傳染病分為五類。現行五類傳染病分類如下:
一、第一類傳染病:指天花、鼠疫、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等。
二、第二類傳染病:指白喉、傷寒、登革熱等。
三、第三類傳染病:指百日咳、破傷風、日本腦炎等。
四、第四類傳染病:指前三款以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有監視疫情發生或施行防治必要之已知傳染病或症候群。
五、第五類傳染病:指前四款以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其傳染流行可能對國民健康造成影響,有依本法建立防治對策或準備計畫必要之新興傳染病或症候群。
目前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共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型A型流感、黃熱病、裂谷熱、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拉薩熱、馬堡病毒出血熱、伊波拉病毒感染。
    從現今的分類來看,流感仍被衛福部疾管署列為第五類傳染病,假使新冠肺炎威脅性與流感類似,似乎也沒有特別需要降級處理。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範,因在致死率、發生率及傳播速度低於流感的情況下,方有降級的必要。

結論:
一、有關新冠肺炎對於民眾的威脅,在許多國家推動共存策略後,確實有將新冠肺炎視同流感處理的說法。但仍有部分研究指出,兩者間的風險程度仍有差異,不可掉以輕心。
二、在超額死亡人數上,亦不可片面把超額死亡人數當成確診死亡人數加上黑數來討論。超額死亡人數反映的是疫情對社會的整體影響,不單純只包含確診死亡,兩者的概念不可混淆討論。
三、在降級相關討論部分,目前新冠肺炎與流感都屬於第五類傳染病,若認為兩者風險相同,似乎也可以不用降級。


 

資料來源

1. 《新冠大流行按流感處理 如何看待新加坡抗疫新思路》
2.  About Flu
3. 《南韓宣布解封降級 陳時中考慮跟進:流感化處理是對的》
4.   Vaccines and Omicron mean Covid now less deadly than flu in England
5.   Omicron Is 40% Deadlier Than Seasonal Flu, Study Finds
6.    Our World in Data
7.    國家教育研究院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8.    603例新冠肺炎死亡排除不計?周志浩說明6大審查原則
9.    死因診斷填寫簡介與死亡網路通報之問題與應注意事項
10.  《傳染病防治法》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