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日本排放40萬噸核廢水,台灣海鮮盡量不要吃。」 是錯誤

爭議事件:網傳消息「日本排放40萬噸核廢水,台灣海鮮盡量不要吃」 
傳播時間:3月29日
消息來源:Confacts真的假的

爭議內容:
爭議一:日本已排放40萬噸核廢水之說法是否屬實?
爭議二:台灣海鮮是否已受核汙染,最好別食用?

重點摘要說明:
1.日本政府尚未實施核廢排放計畫,有關排放40萬噸核廢水流入太平洋,洋流已流入台灣的說法與事實狀況不符,為虛假消息。
2.台灣漁貨經過漁產署檢驗合格,並無輻射汙染而嚴重影響食品安全之疑慮。

爭議一:日本已排放40萬噸核廢水之說法是否屬實?

事實:根據《日本媒體NHK》報導,針對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氚等輻射物質的核廢水,日本政府於今年1月確認,預計今年春夏將核廢水排入海。
東京電力公司表示,目標排放核廢水的海底隧道設備工程在4月完工,但需根據海上氣候情況而定,若氣候不佳,可能會延到夏季再開始排放核廢料,因此現階段日本還未正式實施核廢料排放計畫。
而據《中央通訊社》今年3月報導,日本擬排放核廢水計畫,原能會主委張靜文回應,推估1年至1年半以後,將有少部分放射性物質進入台灣海域附近,並會根據當下季風型態而有所調整。
顯示「日本排放40萬噸核廢水流入太平洋,洋流已流入台灣」的說法純屬虛假消息。

爭議二:台灣海鮮是否已受核汙染,最好別食用?

事實:根據《聯合報》報導,對於日本今年春天或夏天將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廢水到海中,行政院農委會漁政組長劉福昇1月13日受訪時表示,周邊和遠洋漁獲檢測都有持續在進行,自福島核災後,十年來檢測3千件以上,都是合格無污染。進一步查證,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網站有水產檢驗-輻射專區,自去年1-12月,漁業署返台太平洋漁貨輻射抽驗檢測結果中,放射性元素「銫-134」與「銫-137」皆符合衛福部訂定之「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容許量標準」第二條規定,可得知台灣漁產品受監測,並無輻射汙染而嚴重影響食品安全之疑慮。

乳及乳製品、嬰兒食品中碘-131含量每公斤限值為55貝克,銫-134與銫-137之總和含量每公斤限值為50貝克。飲料及包裝水碘-131含量每公斤限值為100貝克,銫-134與銫-137之總和含量每公斤限值為10貝克。其他食品中碘-131含量每公斤限值為100貝克,銫-134與銫-137之總和含量每公斤限值為100貝克。

結論:

1.日本政府尚未實施核廢排放計畫,有關排放40萬噸核廢水流入太平洋,洋流已流入台灣的說法與事實狀況不符,為虛假消息。

2.台灣漁貨經過漁產署檢驗合格,並無輻射汙染而嚴重影響食品安全之疑慮。

3.現階段日本尚未排放核廢水,台灣漁產品皆經過漁產署檢驗合格,可放心食用。


 


 

資料來源

1. 日本NHK報導 福島第一原発 処理水放出の開始時期 春から夏ごろ見込む 政府 2. 日本擬今夏排放核廢水 原能會估1年後進入台灣海域 3.日本擬排核廢水入海 漁業署:收集國際案例以因應 4.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 水產檢驗報告

熱門推薦